一品楼品凤楼论坛最新消息_一品楼ypllt_一品楼全国论坛闲聊_一品楼全国论坛闲聊

网站首页 拉祜资讯 通知公告 视频新闻 党建之窗 文化旅游 综合栏目 专题栏目 热点转载
 
首页 >> 拉祜资讯
 
澜沧: 科技赋能兴产业 丰收粮食归满仓

来源:拉祜澜沧 时间:2022-06-27 阅读:

竹塘乡

近年来,澜沧县竹塘乡充分借助中国工程院挂钩帮扶机制,在院士和技术团队的指导下,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图片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竹塘乡蒿枝坝二组村民刘石保趁着好天气,把家里的谷子拿出来晾晒,满仓的粮食就是上个月收回来的旱种水稻“滇禾优615”,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其团队的指导帮助下,云南农业大学结合云南高原生态特点而研发的一种优质高产耐旱型杂交水稻品种,具有生育期短、抗性好、抗旱优良的特点。

图片

从前刘石保家种的旱谷,一亩地的收成大约是300公斤。现在种植旱地杂交水稻每亩可以收600到700公斤左右,今年种的七亩大概就有4吨多到5吨。

图片

竹塘乡蒿枝坝村民李福是朱有勇院士班的学生,从2018年开始至今,在院士班学了很多种养殖的技术,现在有了技术的他,敢大胆的尝试种植辣椒,今年10月,他家的40亩辣椒种着螺丝椒、线椒和朝天椒三个品种,现在进入到了集中采收期,一垄垄成熟的辣椒立在枝头,李福也正忙着在田间采收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边说着一亩如果可以达到五吨,按市场价格八到九元算,收入就差不多有四万多到五万。明年他还会继续接着种辣椒,也会带着周边的群众一起种。

图片

图片

据悉,中国工程院在科技帮扶澜沧县的这几年里,已陆续开办了冬季马铃薯、蔬菜、林下三七、中药材、茶叶种植及畜禽养殖等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3000余名,举办实训课程共5期、56班次,让更多的种植户成为了懂理论、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望着群众丰收的场面,中国工程院到竹塘乡挂职的党委副书记、云山村第一书记王庆感慨不已,他说,2015年中国工程院挂钩扶贫澜沧县以来,一批又一批院士先后来到这里,把科技力量注入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了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上,让山区农民在同一块土地上冬种马铃薯,夏种杂交稻旱种,实现了“冬春鼓了钱袋子,夏秋满了米袋子”。

图片

在中国工程院的科技帮扶下,竹塘乡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旱种水稻等产业,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当地的种植、养殖产业逐渐壮大起来,村民钱包鼓起来了,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80元增长到2021年的10109元。

图片

如今,走进竹塘乡,村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形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明年,竹塘乡将依托资源、区位优势,继续推动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等产业的进一步提质增效,不断拓宽村民增收途径,提升村民收入水平,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下一步,竹塘乡将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综合考虑发展优势和条件,找准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提升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为建设“科技示范、绿色生态、民族特色”的竹塘而不懈奋斗。(来源: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张艳 赵蕨亨 澜沧县竹塘乡 鲍茜茜)

图片

 
 
 上一篇: 县委主要领导调研我县省级文明城市巩固工作
 下一篇: 县委主要领导到县人民法院 县人民检察院调研